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湖北团代表共话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

2025-03-10 10:09

来源:310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闫睿侯文坤熊翔鹤

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湖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目标,湖北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担当使命,把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切实推动支点建设"实现整体提升。

聚焦湖北省支点建设重点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新华每日电讯邀请 7 位代表畅谈相关思考与实践。

黎东辉代表:

实施能级跨越提升战略支撑

湖北作为中部之中,肩负着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时代使命,必须努力成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主引擎,大力实施能级跨越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黎东辉说。

黎东辉代表

近年,湖北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经济总量先后站稳4万亿、跨越5万亿、迈上6万亿,加速汇聚了支点建设的强大势能。黎东辉说,看科技,全省科技力量矩阵加速形成,存储芯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世界领先,202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位居全国第二。看产业,“51020”现代产业集群整体崛起,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元级。

经济实力雄厚,支点才能立得稳、支得住。黎东辉说,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保持发展势头,力争到2030年全省经济总量达9万亿元左右。

武汉普赛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内的芯片测试设备对芯片进行测试(202463日摄)。新华社记者杜子璇摄

在黎东辉看来,支点的价值体现在功能强、动力足,需要夯实发展要素支撑。必须持续提升湖北现代金融功能、现代物流功能,加强品牌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精准配置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和人才链,全面增强支点的战略支撑、服务、链接、引领作用。还要增强湖北战略腹地安全支撑,更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切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黎东辉说,为大力实施能级跨越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湖北将推动投资扩量提质,打造高标准供给体系。顺势谋划推进一批具有牵引性、标志性的高质量重大项目,以政府投资撬动更多社会投资。促进消费扩容提能,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拓展服务消费、县域消费新空间,繁荣消费新业态,持续擦亮放心消费在湖北品牌。

此外,加速培育经营主体,做强高质量企业雁阵。面向1000多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规模推进以乡情为纽带的返乡创业,面向200多万高校师生大规模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创新创业,完善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开展金融创新赋能,建设高能级金融中心。加快重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引进培育更多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打造湖北质量强省,培育高价值品牌矩阵。打造鱼米之乡”“制造翘楚”“荆新服务等品牌矩阵,促进“51020”现代产业集群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推动供应链扩面提效,构建高效率服务平台。加快供应链通道+枢纽+网络+平台体系建设,力争到2027年带动全省物流综合成本降低8%以上,带动链上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降低35%以上。

马新强代表:

加强创新策源释放发展动能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观察地方经济发展质效的窗口。大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创新策源力,有助于湖北进一步从科技富矿挖出发展动能,带动经济发展从规模驱动创新驱动跨越。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说。

马新强代表

湖北提出,做大做强科技力量矩阵,滚动实施“61020”科技创新成果体系全链条攻关,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以“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为牵引,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湖北是科教大省,青年人才集聚明显。他们正处于创新创造的高峰期,要拿出更大诚意、举措吸引留用。马新强说,要进一步提升青年科技才引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在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大展拳脚。以华工科技为例,通过与中科大、西安交大、华科大、大连理工等6所高校联合培养工程博士、卓越工程师,每年招聘、留用,并坚持薪酬分配向青年技术骨干、潜力人才倾斜。

湖北是中国激光产业的发源地,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形成了产业链完善的光电子产业发展集群,培育出中国信科、长飞光纤、华工科技等一批领军企业,拥有一批知名专家队伍。马新强说,面向未来要持续领先,还要探索建设光电子信息领域大科学装置,支撑前沿科学领域产生更多科技成果反哺产业。

湖北应如何加快打造龙头引领、梯次发展的全域科技创新转化体系?马新强认为,一是持续完善01”的基础研究评价机制,积极促进企业参与,支持真正有创新意义的科学研究。设立基础研究特区,扩大试点范围,延长评价周期。

25日,楚宝10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在湖北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上亮相。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二是拉通110”的技术突破、成果转化通道。围绕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科创企业、独角兽企业。强化企业出题人作用,聚焦卡脖子背后的关键科学问题、核心技术难题,打通产业链和创新链。

三是建立政策、主体、资金、人才相融合的共担共赢机制。协同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校、科技领军企业四路大军之力,构筑底层技术和产业生态。健全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的配置体系,引导投资关注产业链上游、价值链顶端、技术体系底层

四是支持创新型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共建,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协同攻关,加快前沿性底层技术突破,实现更多本土原始创新。支持本土创新企业及其自高端装备参与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具有可持续生命力的良性循环。

陈卫国代表:

培育新质生产力绘就现代产业蓝图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与命脉,也是区域动能与活力的先导承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国说,现代化产业体系,内涵是向新而行、向高攀登,这既包括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也包括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新。

陈卫国代表

湖北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重点领域聚势突破、布局抢滩。作为建筑业大省,湖北拥有包括34家特级建筑企业在内的近7000家经营主体、超290万名从业人员,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达2.2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中部第一。

走进荆楚大地的一些建筑工地,传统行业发出新芽,装配式造楼机、远程驾驶智能集控数字塔机、轻型智能造塔机等智能装备多了起来,BIM正向设计理念和智能建造一体化平台打通建筑设计、施工、运维全周期数据,正让造汽车一样造房子逐渐变成现实。

这是20241114日在湖北武汉拍摄的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建筑业将迎来价值重塑,以智能建造为典型代表的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正不断涌现。陈卫国说,未来要重视底座支撑,推进数字新基建;支持创新孵化,做大产业新集群;促进产品落地,开放应用新场景;实施有组织科研,构建开源新体系;提升协同效能,深化融合新机制,推动智能建造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相关成果的市场化推广和应用,促进行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为加快促进智能建造产业聚链成群,促进产业集群能级提升,湖北省构建了以省住建厅为链长、龙头企业为链主、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和相关产业协作联盟为链创的产业体系,正着力打造湖北建造升级版,在全国率先发布《智能建造评价标准》,组建全省智能建造产业协作联盟,支持中建三局打造国内首家智能建造产业园中建智能建造产业园,推广智能建造典型成果和经验。

在陈卫国看来,产业竞争力在市场直观体现在需求和供给两端。对湖北建筑业而言,一方面要发挥建筑科技硬实力和全链优势,创新商业模式,全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工程和新经济、新产业领域重点项目的优质高效实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湖北支点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另一方面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在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超低能耗建筑、智慧运维等方面勇探前沿,以市场引领者、标准定义者为己任,向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好产品、好房子、好服务。

马春山代表:

中部腹地建成开放前沿

湖北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节点,需以交通强基、产业聚链、制度破冰为核心,将中部腹地建成开放前沿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春山说,大力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有助于湖北将区位优势转化为链接全球的枢纽强势,不断吸引高端要素集聚,以开放之势成就支点之实。

马春山代表

内陆开放高地,应当有高水平的开放平台、高层次的开放产业、高质量的开放环境、高水准的开放合作。马春山说,湖北要放大区位优势,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在制度创新上大胆探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好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聚湖北。发挥支点优势,带动区域一体发展。

湖北提出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湖北、水运上的湖北、航线上的湖北,以建设三个丝绸之路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大力开拓离岸、在岸业务,以离岸在岸一体化推动新时代九州通商。马春山说,湖北开放不仅是地理区位的中部突围,更是发展模式的系统升级,需着重破解交通网络通而不畅、开放平台散而不强、制度创新稳而不活三重壁垒,可以三链融合推动湖北九州通衢建设。

做强交通链,打造立体化国际物流通道。放大湖北区位优势,着力解决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瓶颈问题,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如依托长江经济带黄金动脉,构建沿江高铁与货运铁路双轮驱动格局,强化铁水联运枢纽建设。深化中欧班列枢纽对枢纽模式,联合周边省份整合货源和运能资源,发展定制班列,提升回程货物组织效率。

激活产业链,发展枢纽偏好型经济。培育临空临港产业集群。依托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推动航空物流与高端制造业相融合,吸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时效敏感型产业集聚。依托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强化光电子、集成电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利用中欧班列、江海联运等通道,推动湖北汽车等优势产品走出去,并引入本省需求的商品。

创新制度链,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规则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和高端人才落户湖北。

杨军代表:

厚植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含新量

生态环境本身就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经济价值,通过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制度,将生态环境本底源源不断地转换为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咸宁市市长杨军说。

杨军代表

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担负着确保一江清水东流的特殊使命。湖北提出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梯次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建设,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咸宁地处长江南岸和幕山脉北麓间,绿色是其最大潜力、最好财富、最硬品牌。目前全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成比例达50%,全市省级及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成比例达83.3%。全市有省级生态乡镇69个,建成比例达97%。去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15家,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量48.17%、发电量占比20.9%

杨军说,近年来,咸宁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一手抓两山转化实践,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能源转型、绿色制度完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探索出绿色发展和经济建设相统一的实现路径。一方面,加快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大健康、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型建材、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能源等新兴未来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特别是大健康产业已初具规模,增长势头良好,正成为当地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突破口。截至2024年底,全市大健康产业共有经营主体2.1万户,四上企业695家,其中新入164家,同比增长11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850亿元。

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开创绿色发展新局。2024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92.22亿元,同比增长16.5%,排名全省第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720家,是2021年的1.93倍;技术合同成交额209亿元,是2021年的3.13倍。现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5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1家。

绿色发展和经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杨军说,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要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胜势,在绿色发展理念上干实事、在绿色转型上做文章、在绿色产业上下功夫,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千方百计促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生态环境含绿量高效推动发展含金量”“含新量

克克代表:

激活两创潜能提升文化影响

湖北要建成的支点,应该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丰富人文内涵的支点。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就要求我们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把文旅业打造成万亿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克克说。

克克代表

湖北揽山水之美、得人文之胜,概括起来有五张文旅金名片:一幅美丽的画,大江大湖灵动、群山巍峨多姿;一本厚重的书,这里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三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一首激昂的诗,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抗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拼来山河无恙;一座丰饶的园,美食香飘四海,名茶回甘悠长;一架通达的桥,开放的湖北联接全国、通达全球。

近年来,湖北加快培育新动能、厚植新优势,为培育万亿级文旅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克克说,湖北创建了世界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5A级旅游景区16处,居全国前列。打造了赏花、避暑、康养、冰雪、夜游等较为齐全的产品业态,成为全国赏花旅游热门目的地、南方滑雪最佳体验地。全省文旅行业经营主体数量持续增长,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全球旅行商大会等活动出新出彩,知音湖北叫响全国、走向世界。

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湖北文旅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克克说,我们将自觉站位全省大局,加强规划引领,明确路径措施,推进文旅与工农商体等跨界融合。充分发挥湖北文旅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支持省内外战略投资者和运营商积极布局湖北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克克说,用好湖北文旅五张金名片,要坚持国际化视野、全球化眼光,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楚文化、红色文化,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打造国家展厅、长江客厅,向全世界展示长江文明的璀璨华章。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精神,融入文艺作品打造、旅游线路设计。

同时发挥湖北文旅资源禀赋优势,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文化IP神武峡等精品旅游线路,做美、串好线、形成,立体化展示荆山楚水、荆风楚韵的独特魅力,把深沉的文化力量转化为更大的发展能量。

克克说,要大气魄大手笔讲好湖北故事,圈粉四海游客,持续提高文旅影响力和展示度。办好汉马、武网等重大体育赛事。打造爆款IP,变流量留量。统筹硬设施和软环境建设,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让更多人走进湖北,在文旅体验中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马泽江代表:

力区域协同建功支点建设

大力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是湖北省支点建设的战略重心之一。随州将通过横向联动、纵向推动、内核驱动,努力为支点建设蓄势赋能、贡献力量。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随州市委书记马泽江说。

马泽江代表

东承武汉、西接襄阳的随州,是湖北对外开放的北大门作为联动区域发展、建功支点建设的重要增长极之一,要彰显承启汉襄作用,以横向联动提升区域发展能级。马泽江说,随州近年来在制造业、农业、文旅等方面融入全省大局,共建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全国每10辆专用汽车就有1辆随州造;牵头搭建湖北省香菇供应链,两香区域品牌持续叫响;串联襄十随历史文化之旅精品线路,打造随州旅游“1公路。下一步,将加快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全力推动随信高铁尽早开工,积极争取随岳高铁纳入国铁规划。

湖北提出,推动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要求既是战略所向,也是现实所需。要统筹市县镇村力量,以纵向推动提升城乡融合层级。马泽江说,市级层面统筹实施65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大民生、重大活动清单任务;县级层面推动各县市区抬升标杆、进位百强,广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镇级层面实施基层党建大提升、产业项目大比武等五大活动;村级层面建设和美乡村示范片,打造随遇而·自在小院民宿集群,绘就农文旅融合风景。下一步,将促进市区一体、曾随同城、主副互促、园区提能、城乡融合,构建市域高质量发展格局。

良好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要集聚各类要素资源,以内核驱动提升争先进位等级。马泽江说,随州以整体提升环境部署新春第一会,一方面开展政策惠企、降本减负等十大行动,建立双月政企恳谈会等机制,以营商环境之促经济发展之。另一方面开展清洁家园行动,营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随城印象,以城乡环境之增融合发展之。下一步,将持续打造全周期服务、全链条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发展生态。

2024年,随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0.3个百分点。这彰显了小块头有大格局的志气、小体量有大担当的豪气。马泽江说,将把全部力量向整体提升环境聚拢、全部工作向建功支点建设聚焦,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争上游,确保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7%,为全省支点建设作出更多随州贡献。

来源:310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闫睿侯文坤熊翔鹤

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湖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目标,湖北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担当使命,把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切实推动支点建设"实现整体提升。

聚焦湖北省支点建设重点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新华每日电讯邀请 7 位代表畅谈相关思考与实践。

黎东辉代表:

实施能级跨越提升战略支撑

湖北作为中部之中,肩负着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时代使命,必须努力成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主引擎,大力实施能级跨越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黎东辉说。

黎东辉代表

近年,湖北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经济总量先后站稳4万亿、跨越5万亿、迈上6万亿,加速汇聚了支点建设的强大势能。黎东辉说,看科技,全省科技力量矩阵加速形成,存储芯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世界领先,202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位居全国第二。看产业,“51020”现代产业集群整体崛起,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元级。

经济实力雄厚,支点才能立得稳、支得住。黎东辉说,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保持发展势头,力争到2030年全省经济总量达9万亿元左右。

武汉普赛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内的芯片测试设备对芯片进行测试(202463日摄)。新华社记者杜子璇摄

在黎东辉看来,支点的价值体现在功能强、动力足,需要夯实发展要素支撑。必须持续提升湖北现代金融功能、现代物流功能,加强品牌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精准配置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和人才链,全面增强支点的战略支撑、服务、链接、引领作用。还要增强湖北战略腹地安全支撑,更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切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黎东辉说,为大力实施能级跨越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湖北将推动投资扩量提质,打造高标准供给体系。顺势谋划推进一批具有牵引性、标志性的高质量重大项目,以政府投资撬动更多社会投资。促进消费扩容提能,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拓展服务消费、县域消费新空间,繁荣消费新业态,持续擦亮放心消费在湖北品牌。

此外,加速培育经营主体,做强高质量企业雁阵。面向1000多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规模推进以乡情为纽带的返乡创业,面向200多万高校师生大规模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创新创业,完善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开展金融创新赋能,建设高能级金融中心。加快重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引进培育更多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打造湖北质量强省,培育高价值品牌矩阵。打造鱼米之乡”“制造翘楚”“荆新服务等品牌矩阵,促进“51020”现代产业集群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推动供应链扩面提效,构建高效率服务平台。加快供应链通道+枢纽+网络+平台体系建设,力争到2027年带动全省物流综合成本降低8%以上,带动链上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降低35%以上。

马新强代表:

加强创新策源释放发展动能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观察地方经济发展质效的窗口。大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创新策源力,有助于湖北进一步从科技富矿挖出发展动能,带动经济发展从规模驱动创新驱动跨越。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说。

马新强代表

湖北提出,做大做强科技力量矩阵,滚动实施“61020”科技创新成果体系全链条攻关,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以“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为牵引,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湖北是科教大省,青年人才集聚明显。他们正处于创新创造的高峰期,要拿出更大诚意、举措吸引留用。马新强说,要进一步提升青年科技才引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在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大展拳脚。以华工科技为例,通过与中科大、西安交大、华科大、大连理工等6所高校联合培养工程博士、卓越工程师,每年招聘、留用,并坚持薪酬分配向青年技术骨干、潜力人才倾斜。

湖北是中国激光产业的发源地,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形成了产业链完善的光电子产业发展集群,培育出中国信科、长飞光纤、华工科技等一批领军企业,拥有一批知名专家队伍。马新强说,面向未来要持续领先,还要探索建设光电子信息领域大科学装置,支撑前沿科学领域产生更多科技成果反哺产业。

湖北应如何加快打造龙头引领、梯次发展的全域科技创新转化体系?马新强认为,一是持续完善01”的基础研究评价机制,积极促进企业参与,支持真正有创新意义的科学研究。设立基础研究特区,扩大试点范围,延长评价周期。

25日,楚宝10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在湖北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上亮相。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二是拉通110”的技术突破、成果转化通道。围绕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科创企业、独角兽企业。强化企业出题人作用,聚焦卡脖子背后的关键科学问题、核心技术难题,打通产业链和创新链。

三是建立政策、主体、资金、人才相融合的共担共赢机制。协同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校、科技领军企业四路大军之力,构筑底层技术和产业生态。健全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的配置体系,引导投资关注产业链上游、价值链顶端、技术体系底层

四是支持创新型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共建,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协同攻关,加快前沿性底层技术突破,实现更多本土原始创新。支持本土创新企业及其自高端装备参与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具有可持续生命力的良性循环。

陈卫国代表:

培育新质生产力绘就现代产业蓝图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与命脉,也是区域动能与活力的先导承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国说,现代化产业体系,内涵是向新而行、向高攀登,这既包括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也包括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新。

陈卫国代表

湖北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重点领域聚势突破、布局抢滩。作为建筑业大省,湖北拥有包括34家特级建筑企业在内的近7000家经营主体、超290万名从业人员,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达2.2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中部第一。

走进荆楚大地的一些建筑工地,传统行业发出新芽,装配式造楼机、远程驾驶智能集控数字塔机、轻型智能造塔机等智能装备多了起来,BIM正向设计理念和智能建造一体化平台打通建筑设计、施工、运维全周期数据,正让造汽车一样造房子逐渐变成现实。

这是20241114日在湖北武汉拍摄的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建筑业将迎来价值重塑,以智能建造为典型代表的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正不断涌现。陈卫国说,未来要重视底座支撑,推进数字新基建;支持创新孵化,做大产业新集群;促进产品落地,开放应用新场景;实施有组织科研,构建开源新体系;提升协同效能,深化融合新机制,推动智能建造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相关成果的市场化推广和应用,促进行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为加快促进智能建造产业聚链成群,促进产业集群能级提升,湖北省构建了以省住建厅为链长、龙头企业为链主、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和相关产业协作联盟为链创的产业体系,正着力打造湖北建造升级版,在全国率先发布《智能建造评价标准》,组建全省智能建造产业协作联盟,支持中建三局打造国内首家智能建造产业园中建智能建造产业园,推广智能建造典型成果和经验。

在陈卫国看来,产业竞争力在市场直观体现在需求和供给两端。对湖北建筑业而言,一方面要发挥建筑科技硬实力和全链优势,创新商业模式,全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工程和新经济、新产业领域重点项目的优质高效实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湖北支点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另一方面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在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超低能耗建筑、智慧运维等方面勇探前沿,以市场引领者、标准定义者为己任,向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好产品、好房子、好服务。

马春山代表:

中部腹地建成开放前沿

湖北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节点,需以交通强基、产业聚链、制度破冰为核心,将中部腹地建成开放前沿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春山说,大力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有助于湖北将区位优势转化为链接全球的枢纽强势,不断吸引高端要素集聚,以开放之势成就支点之实。

马春山代表

内陆开放高地,应当有高水平的开放平台、高层次的开放产业、高质量的开放环境、高水准的开放合作。马春山说,湖北要放大区位优势,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在制度创新上大胆探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好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聚湖北。发挥支点优势,带动区域一体发展。

湖北提出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湖北、水运上的湖北、航线上的湖北,以建设三个丝绸之路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大力开拓离岸、在岸业务,以离岸在岸一体化推动新时代九州通商。马春山说,湖北开放不仅是地理区位的中部突围,更是发展模式的系统升级,需着重破解交通网络通而不畅、开放平台散而不强、制度创新稳而不活三重壁垒,可以三链融合推动湖北九州通衢建设。

做强交通链,打造立体化国际物流通道。放大湖北区位优势,着力解决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瓶颈问题,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如依托长江经济带黄金动脉,构建沿江高铁与货运铁路双轮驱动格局,强化铁水联运枢纽建设。深化中欧班列枢纽对枢纽模式,联合周边省份整合货源和运能资源,发展定制班列,提升回程货物组织效率。

激活产业链,发展枢纽偏好型经济。培育临空临港产业集群。依托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推动航空物流与高端制造业相融合,吸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时效敏感型产业集聚。依托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强化光电子、集成电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利用中欧班列、江海联运等通道,推动湖北汽车等优势产品走出去,并引入本省需求的商品。

创新制度链,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规则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和高端人才落户湖北。

杨军代表:

厚植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含新量

生态环境本身就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经济价值,通过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制度,将生态环境本底源源不断地转换为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咸宁市市长杨军说。

杨军代表

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担负着确保一江清水东流的特殊使命。湖北提出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梯次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建设,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咸宁地处长江南岸和幕山脉北麓间,绿色是其最大潜力、最好财富、最硬品牌。目前全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成比例达50%,全市省级及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成比例达83.3%。全市有省级生态乡镇69个,建成比例达97%。去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15家,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量48.17%、发电量占比20.9%

杨军说,近年来,咸宁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一手抓两山转化实践,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能源转型、绿色制度完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探索出绿色发展和经济建设相统一的实现路径。一方面,加快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大健康、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型建材、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能源等新兴未来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特别是大健康产业已初具规模,增长势头良好,正成为当地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突破口。截至2024年底,全市大健康产业共有经营主体2.1万户,四上企业695家,其中新入164家,同比增长11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850亿元。

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开创绿色发展新局。2024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92.22亿元,同比增长16.5%,排名全省第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720家,是2021年的1.93倍;技术合同成交额209亿元,是2021年的3.13倍。现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5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1家。

绿色发展和经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杨军说,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要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胜势,在绿色发展理念上干实事、在绿色转型上做文章、在绿色产业上下功夫,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千方百计促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生态环境含绿量高效推动发展含金量”“含新量

克克代表:

激活两创潜能提升文化影响

湖北要建成的支点,应该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丰富人文内涵的支点。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就要求我们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把文旅业打造成万亿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克克说。

克克代表

湖北揽山水之美、得人文之胜,概括起来有五张文旅金名片:一幅美丽的画,大江大湖灵动、群山巍峨多姿;一本厚重的书,这里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三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一首激昂的诗,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抗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拼来山河无恙;一座丰饶的园,美食香飘四海,名茶回甘悠长;一架通达的桥,开放的湖北联接全国、通达全球。

近年来,湖北加快培育新动能、厚植新优势,为培育万亿级文旅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克克说,湖北创建了世界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5A级旅游景区16处,居全国前列。打造了赏花、避暑、康养、冰雪、夜游等较为齐全的产品业态,成为全国赏花旅游热门目的地、南方滑雪最佳体验地。全省文旅行业经营主体数量持续增长,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全球旅行商大会等活动出新出彩,知音湖北叫响全国、走向世界。

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湖北文旅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克克说,我们将自觉站位全省大局,加强规划引领,明确路径措施,推进文旅与工农商体等跨界融合。充分发挥湖北文旅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支持省内外战略投资者和运营商积极布局湖北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克克说,用好湖北文旅五张金名片,要坚持国际化视野、全球化眼光,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楚文化、红色文化,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打造国家展厅、长江客厅,向全世界展示长江文明的璀璨华章。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精神,融入文艺作品打造、旅游线路设计。

同时发挥湖北文旅资源禀赋优势,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文化IP神武峡等精品旅游线路,做美、串好线、形成,立体化展示荆山楚水、荆风楚韵的独特魅力,把深沉的文化力量转化为更大的发展能量。

克克说,要大气魄大手笔讲好湖北故事,圈粉四海游客,持续提高文旅影响力和展示度。办好汉马、武网等重大体育赛事。打造爆款IP,变流量留量。统筹硬设施和软环境建设,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让更多人走进湖北,在文旅体验中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马泽江代表:

力区域协同建功支点建设

大力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是湖北省支点建设的战略重心之一。随州将通过横向联动、纵向推动、内核驱动,努力为支点建设蓄势赋能、贡献力量。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随州市委书记马泽江说。

马泽江代表

东承武汉、西接襄阳的随州,是湖北对外开放的北大门作为联动区域发展、建功支点建设的重要增长极之一,要彰显承启汉襄作用,以横向联动提升区域发展能级。马泽江说,随州近年来在制造业、农业、文旅等方面融入全省大局,共建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全国每10辆专用汽车就有1辆随州造;牵头搭建湖北省香菇供应链,两香区域品牌持续叫响;串联襄十随历史文化之旅精品线路,打造随州旅游“1公路。下一步,将加快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全力推动随信高铁尽早开工,积极争取随岳高铁纳入国铁规划。

湖北提出,推动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要求既是战略所向,也是现实所需。要统筹市县镇村力量,以纵向推动提升城乡融合层级。马泽江说,市级层面统筹实施65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大民生、重大活动清单任务;县级层面推动各县市区抬升标杆、进位百强,广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镇级层面实施基层党建大提升、产业项目大比武等五大活动;村级层面建设和美乡村示范片,打造随遇而·自在小院民宿集群,绘就农文旅融合风景。下一步,将促进市区一体、曾随同城、主副互促、园区提能、城乡融合,构建市域高质量发展格局。

良好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要集聚各类要素资源,以内核驱动提升争先进位等级。马泽江说,随州以整体提升环境部署新春第一会,一方面开展政策惠企、降本减负等十大行动,建立双月政企恳谈会等机制,以营商环境之促经济发展之。另一方面开展清洁家园行动,营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随城印象,以城乡环境之增融合发展之。下一步,将持续打造全周期服务、全链条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发展生态。

2024年,随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0.3个百分点。这彰显了小块头有大格局的志气、小体量有大担当的豪气。马泽江说,将把全部力量向整体提升环境聚拢、全部工作向建功支点建设聚焦,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争上游,确保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7%,为全省支点建设作出更多随州贡献。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