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寒假即将到来
如何为孩子打造
一个充满意义的假期
成了众多家长心头牵挂的事
不少家长将目光
聚焦在了文物展览上
在湖北的“曾侯乙墓”中
藏有哪些文化瑰宝?
一起来看
1978年在湖北随州发现的战国曾侯乙墓,是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曾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南北长16.5米,东西宽21米,深13米,面积为220平方米。曾侯乙墓出土各类精美文物1.5万余件,其中有哪些罕见“宝贝”?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被称为“中国古代乐器之王”,代表了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如果曾侯乙编钟来到“赛博”世界,它又能“进化”出什么奇妙玩法?
点下方图片开启“赛博朋克”之旅
本图结合文心一格绘制而成
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它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场景想象图(结合文心一格绘制而成)
作为“华夏正音”的曾侯乙编钟,还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特使”,在许多重要场合让外宾、外国元首印象深刻。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的乐曲是以曾侯乙编钟原声、现代玉磬和交响乐融合演奏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这是编钟音乐首次亮相世界性体育盛会。
2018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会见来华进行非正式会晤的印度总理莫迪,并共同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莫迪总理亲自敲响了仿原件制作的编钟。
为了让全世界能更好地了解到来自中国的“千年清音”,湖北省博物馆还曾在意大利、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编钟复制件的展览和演奏。全世界已有6亿多人次领略了《编钟乐舞》跨越千年的视觉盛宴。
彩漆木雕鸳鸯形盒
千年之前,彩漆木雕鸳鸯盒作为化妆盒,装点了主人的美丽。千年之后,如果彩漆木雕鸳鸯形盒来到“赛博”世界,又会玩出什么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