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G316武当山段新建工程骆驼沟大桥桥梁墩柱浇筑完成

2025-09-01 18:31

8月28日,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通过翻模体系精准浇筑到位,经过振捣密实与表面收光作业,G316武当山项目骆驼沟大桥最后一模板式墩顺利完成施工。作为桥梁下部结构的关键收尾节点,此次采用翻模施工工艺实现板式墩浇筑目标,不仅标志着项目墩柱施工任务全面告捷,更为后续盖梁、桥面系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项目建设正式进入“攻坚冲刺”的关键阶段。

G316武当山段新建工程项目是《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堰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一冶建设工程公司承建。其中骆驼沟大桥左幅全长370.5米,右幅全长345.5米,共设计6个板式墩,板式墩长6.5m、宽2.4m,最大柱高29.093m,采用标号C50的混凝土。考虑到项目板式墩普遍具有“高度高、截面大、精度要求严”的特点,项目团队经多轮技术论证,最终选用翻模施工工艺。

该工艺通过“分段浇筑、分层翻升”的作业模式,可同步实现模板周转利用与墩身连续施工,既有效减少高空作业风险,又能精准控制墩身垂直度与表面平整度,完全适配项目板式墩施工需求。此次完成的最后一模板式墩,设计高度3.25米,为保障后续工序衔接效率,被列为项目“冲刺阶段”的核心管控节点。

“最后一节板式墩翻模施工的顺利完成,是项目技术方案落地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双重检验。”项目团队表示,翻模工艺在此次施工中的成功应用,不仅为类似高墩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更坚定了项目“以技术提效率、以质量保进度”的信心。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迅速转入盖梁支架搭设、钢筋绑扎等后续工序,持续优化施工流程,力争在2025年9月底前完成桥梁下部结构全部施工,为项目如期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G316武当山段新建工程是“郧阳区—十堰市—武当山快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玄岳门,终点位于严家沟,与已建成的武西高铁相交,路线全长11.87公里。该项目建成后,将开辟一条连接郧阳区、十堰城区与武当山特区的快速通道,进一步完善区域内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减轻G316武当山段的过境交通压力,对推动区域旅游发展、提升交通出行便捷度具有重要意义。

(武当融媒记者 徐刚 通讯员 汤镇东)

一审:李仰

二审:徐刚

三审:王虹

8月28日,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通过翻模体系精准浇筑到位,经过振捣密实与表面收光作业,G316武当山项目骆驼沟大桥最后一模板式墩顺利完成施工。作为桥梁下部结构的关键收尾节点,此次采用翻模施工工艺实现板式墩浇筑目标,不仅标志着项目墩柱施工任务全面告捷,更为后续盖梁、桥面系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项目建设正式进入“攻坚冲刺”的关键阶段。

G316武当山段新建工程项目是《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堰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一冶建设工程公司承建。其中骆驼沟大桥左幅全长370.5米,右幅全长345.5米,共设计6个板式墩,板式墩长6.5m、宽2.4m,最大柱高29.093m,采用标号C50的混凝土。考虑到项目板式墩普遍具有“高度高、截面大、精度要求严”的特点,项目团队经多轮技术论证,最终选用翻模施工工艺。

该工艺通过“分段浇筑、分层翻升”的作业模式,可同步实现模板周转利用与墩身连续施工,既有效减少高空作业风险,又能精准控制墩身垂直度与表面平整度,完全适配项目板式墩施工需求。此次完成的最后一模板式墩,设计高度3.25米,为保障后续工序衔接效率,被列为项目“冲刺阶段”的核心管控节点。

“最后一节板式墩翻模施工的顺利完成,是项目技术方案落地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双重检验。”项目团队表示,翻模工艺在此次施工中的成功应用,不仅为类似高墩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更坚定了项目“以技术提效率、以质量保进度”的信心。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迅速转入盖梁支架搭设、钢筋绑扎等后续工序,持续优化施工流程,力争在2025年9月底前完成桥梁下部结构全部施工,为项目如期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G316武当山段新建工程是“郧阳区—十堰市—武当山快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玄岳门,终点位于严家沟,与已建成的武西高铁相交,路线全长11.87公里。该项目建成后,将开辟一条连接郧阳区、十堰城区与武当山特区的快速通道,进一步完善区域内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减轻G316武当山段的过境交通压力,对推动区域旅游发展、提升交通出行便捷度具有重要意义。

(武当融媒记者 徐刚 通讯员 汤镇东)

一审:李仰

二审:徐刚

三审:王虹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